10月24日,在石家庄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上,一场聚焦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深度问询正在进行。此次专题询问是本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就优化营商环境开展问询。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与市“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面对面“问诊开方”,破解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凝心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深度调研为专题询问精准“导航”
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事关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市十一届党代会以来,市委立足石家庄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必须打赢的“三场硬仗”首要任务来抓,突出问题导向,对标先进样板,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了坚强保障。
为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2021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五年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六连督”,公布施行了《石家庄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设立了“石家庄优化营商环境日”和“石家庄工匠日”,以有力监督和法治手段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石家庄速度”“石家庄温度”“石家庄力度”营商环境品牌持续叫响。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优化营商环境是系统性工程、长期性工程,必然不断面临新任务、新要求。石家庄营商环境“升级版”成效到底怎么样?今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将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纳入年度重点监督内容,力图通过人大持续监督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
结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2025年石家庄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市人大财经委先后听取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等16个部门专项工作汇报,组织34个政府部门、21个县(市、区)进行自查,召开各类座谈会9场,实地调研了藁城、晋州等12个县(市、区)的32家企业(项目),发放调查问卷437份,深入查找制约石家庄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逐项梳理了“六连督”以来54项营商环境意见建议落实和目前经营主体的反馈情况,以“小切口”方式,聚焦产业升级和集群发展。同时,委托21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向区域内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协会商会和市场主体广泛征集案例材料。横向,选择市发改委、工信局、司法局、数据局等单位作为重点协同部门,共同推动“小切口”事项落地落实;纵向,联合县(市、区)工作专班广泛征求各级人大代表、各优化营商环境固定监测点、各类协会、企业和义务监督员意见建议。
调研的过程就是倾听意见、发现问题的过程。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清晰勾勒出全市营商环境的积极变化与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堵、断、痛、难”问题,为即将到来的专题询问装上了“精准导航”。专题询问现场的问题涉及打造低成本化园区、政务服务、涉企行政检查等方面,真正做到了市委工作重心在哪里、市场主体关注的焦点在哪里,人大的监督重点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
问答“过招”聚力打造一流环境
唯有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方能汇聚各方合力,让资金、项目、人才等发展要素纷至沓来,才能提升发展的“加速度”。
“市政府是如何落实市委‘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把石家庄打造成投资兴业的沃土’决策部署的?下一步还将从哪些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刘生彦的发问激起一片共鸣。
面对提问,市政府副秘书长赵然诚恳作答:“全市以激发企业活力、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提升服务效能、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创新供给方式、打造支撑有力的要素环境,提高执法效能、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创新应用场景,打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专项行动。下一步将对标先进,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感受度和满意度,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注入不竭动力。”
优化发展环境要找准着力点,这个着力点就在“效率”二字上。对各级政府而言,比简政放权更重要的是办事效率的提升。市人大财经委委员梁连忠在调研中接到市民反映,在线上办理企业开办事项时,仍然需要多次跑线下大厅,不仅材料众多,需要反复提交,且都被要求必须是核查原件加提供纸质复印件。“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方面如何进一步优化服务措施,真正实现让群众少跑腿?”梁连忠问出了群众的心声。
市行政审批局局长李秀年直面问题不回避,回答问题显担当:“我们要深化‘一网通办’改革,让市场主体办事少跑路;推行‘只进一门’改革,力争办事流程最优化;创新服务方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利。”
在持续两个多小时的问答过程中,既有对问题的深刻剖析,也有对解决方案的务实探讨,提问与应答间充满思想碰撞的张力与推动工作的诚意,充分展现了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开展监督、政府部门履职为民的责任担当。
“刚性力量”转化为“柔性温度”
专题询问的价值远不止于会场上的“交锋”。会后,市人大常委会将对市政府相关部门落实情况持续跟踪督办,让人大刚性监督转化为人民共享成果,让此次专题询问始于人民之问、终于人民之获,从而让每一个问题都能有回响,每一条建议都能见实效。
营商环境的“投票权”在企业和群众手中。魏润东作为旁听公民参加了此次专题询问:“我亲眼看到了人大代表敢问、政府部门敢答,大家都没有回避优化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我也希望有关部门能直面代表们提出的问题,以扎实举措和更大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百姓受益、石家庄发展得更好。”“从提问的问题看得出,市人大常委会为这次专题询问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很多都是企业关切、与企业息息相关的问题。希望政府部门能够以一个问题的整改推动一类问题的解决,努力把营商环境体系构建好、完善好、执行好,让石家庄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更加充沛。”市人大财经委委员宋思凝说。
问题就是工作导向,短板即主攻方向。市投促局局长张立芬表示:“此次专题询问既是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一次全面‘体检’,更是对我们局工作的有力监督和促进。会后我们将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认真对照检查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为持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优化营商环境是石家庄一项没有休止符的系统性工程。当人大持续监督的刚性力量不断转化为服务发展的柔性温度,才能更好助力开放招商的“洼地效应”和“集聚效应”加速形成,为推动石家庄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贡献人大力量。







冀公网安备1301080200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