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人大工作参阅资料2023年第6期

日期:2023-02-17 11:29:49石家庄人大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上海:探索立法引领推动改革创新的新路径

● 重庆渝北区:从代表“满意率”到群众“满意度

● 陕西:全口径审查 全过程监督

● 无锡:高质量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

 

 

上海探索立法引领推动改革创新的新路径

 

  从瞄准“一业一证”改革为市场主体松绑,到推动形成与城市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固废处理模式;从探路化妆品“前店后厂”新模式,到优化“揭榜挂帅”机制,上海充分用足用好立法授权,走出一条立法引领推动改革创新的新路子。

  自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之后,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已先后制定颁布15部浦东新区法规,逐步建立完善与支持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创性、阶段性立法成果。

  紧扣“创制性”和“变通性”

  浦东新区法规是中央赋予上海改革开放极为重要的制度工具,具有巨大的制度优势和制度潜力。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创制性”,即为国家进行改革和制度试验做探索。二是“变通性”,依法变通国家法律法规,打通改革的制度瓶颈。三是“突破性”,就是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实现重大制度创新和制度变革。

  15部法规的主题涵盖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升级、促进自主创新、发展绿色生态、深化城市治理五大板块。

  市人大紧扣创制性和变通性,坚持立法与改革相统一、相协调。按照制度型开放要求,把握好法规的创制性,对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尚未覆盖的领域和事项做出先行先试规定。如《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主体退出若干规定》回应企业需求,创设简易注销、承诺制注销、强制除名、强制注销等四种退出方式,破解长期困扰企业的“退出受阻”难题。《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规定》是全国首部为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作出保障的法规。

  在“变通”方面,上海市坚持遵循宪法规定、遵循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遵循深化改革和制度型开放的方向要求,在与有关国家部委充分沟通并取得支持的基础上,对相关上位法的一些具体规定作出稳妥审慎的适度变通,承担好为改革创新“试制度、探新路”的责任。如《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规定》坚持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实施行政许可应当遵循便民原则、提高办事效率的要求,明确了行业综合许可“一证准营”,大幅降低行业准入成本。又如,《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适度变通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和研发用物品出入境制度,进一步推进了通关便利化;优化药品生产企业委托生产制度,推动企业迅速稳产达产、扩能扩产。

  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力打通关节

  15部浦东新区法规颁布后,实施效果如何?

  法规以问题为导向,切口小、出台效率高、进入实施快、效果灵,以四两拨千斤的巧力打通关节、一通百通,快、准、稳地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市场主体退出”法规施行后,企业退出成本进一步降低,市场出清效率得到提高。截至2022年9月30日,浦东新区和临港新片区分别有1839户和1127户企业通过简易注销程序高效退出,平均办理时间较原来程序需要的45日公示和5个工作日压缩了80%。

  这批浦东新区法规进一步激发创新发展活力,也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如“生物医药”法规自施行后,已成功吸引一批高能级企业在浦东选址入驻或加大投资。预计2024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达到4000亿元,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又如“企业破产”法规施行后,浦东法院成立了“全国首个”基层法院破产审判庭,系统性优化了“困境企业救治机制”,率先打造支持破产重整的全流程制度链条。

  立法也在驱动治理效能提升。“非现场执法”法规施行后,非现场执法案件从发现到审核到履行完毕平均耗时小于4天,而过去办理一个传统城管执法案件平均需要27天。                          (摘自《上海人大网》)

 

重庆渝北区:从代表“满意率”到群众“满意度”

 

  近年来,重庆市渝北区人大常委会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在开展建议办理工作绩效评估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代表、群众共同参与,通过督办不断提高代表建议办理质量,实现从代表“满意率”向群众“满意度”的转变。

  “大反转”背后的“微创新”

  近年来,渝北区人大代表每年提出代表建议超过400件,人均近2件,代表和群众对代表建议办理效果的期待高,关注度大。虽然代表回执满意率均达到了100%,但是代表‘被满意’、重答复轻落实等情况时有发生。为了让代表建议办理落地有声,真正惠及民众,2018年,渝北区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开展了代表建议办理绩效评估工作,龙山街道是试点之一。当年10月17日,按照《渝北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绩效评估工作实施方案》,一场别开生面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评估会在渝北区人大龙山街道工委“代表之家”举行。

  在此之前,龙山街道辖区代表曹阳平提出了《关于全面推进农转非楼、社会单体楼智能门禁系统安装的建议》,建议由渝北区公安分局牵头,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将智能门禁系统和社会创新治理结合起来,对城市社区农转非楼、社会单体楼安装智能门禁系统,为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密织一道牢固的“防控墙”。该建议得到渝北区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但是,在最初交办时并不顺利。渝北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说,因为辖区农转非楼、单体楼体量大,安装门禁系统的资金缺口大、涉及小区楼栋多、管理维护难、居民接受还需要过程等多重困难,办理工作曾一度陷入僵局。为此,由渝北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主任、人大街道工委主任、部分人大代表、社区干部、相关利益群众等组成评估小组,实地查看相关社区的门禁系统安装使用情况,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及时传达到承办单位,对办理工作提出要求。

  经过持续督办,办理工作实现大“反转”,不仅龙山辖区的3个农转非单体楼安装了门禁系统,还覆盖到全区29栋社会单体楼68个单元。

  在现场评估会上,渝北区人大龙山街道工委对办理结果进行绩效评估。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评估会上多了利益相关群众的身影。居民代表积极发声,提出很多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并对建议办理结果进行现场测评。花园新村的居民代表表示:“门禁系统安装后,小区物业管理更科学了、服务更上心了、防控更有效了,群众更满意了!”  因为有了群众的评价意见,最终,测评结果为95.25分,评估等级为“很满意”。

  渝北区公安分局民警蒋小丽当年具体负责了该建议的办理工作,她认为,对于利益相关群众参与代表建议办理绩效评估工作,可以倒逼承办单位对每件建议都办好、办实,“绩效评估时,群众在现场面对面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很多问题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这不仅进一步拉近了政府部门和人民群众的距离,还对我们优化改进有关工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代表建议办理效果好不好,群众有了发言权,让办理结果真正惠及百姓。“以前代表建议办理没有考核标准,代表说满意了,就算完了。现在不一样了,利益相关群众也要参与评估,这样更客观真实。对于代表建议,政府职能部门不是办了就行,而是办好才行。”渝北区人大代表段辉琴说。

  办理效果好不好 群众说了算 

测评采取百分制。对代表提出的建议,承办单位领导是否重视、是否专题研究部署、是否安排专人跟踪并反馈办理进度占10分;建议办理的程序是否规范、合理合法、反馈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占20分;建议办理过程中是否与代表面商、是否根据代表反馈的意见及时有效推进占15分;建议办结后是否及时联系并答复代表占15分;提出建议代表对效果是否满意占10分;建议办理效果是否得到利益相关群众的认可占30分。

2018年9月出台的《渝北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绩效评估工作实施方案》中,利益相关群众的针对性发言作为绩效评估的重要参考,“满意度”分值占比最高。建议办理绩效评估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进一步强调代表、群众共同参与,方案把对代表建议办理绩效评估的最大权力交给了群众,也是把对代表建议办理的监督权交给了群众。

  龙山街道作为试点之一,按照“345”评估法开展建议办理工作绩效评估——在开展建议办理工作绩效评估前,按照“辐射面广、关切度高、紧贴群众利益”三个原则,从当年人大代表所提建议中筛选出4至5件,再由本小组全体代表进行票选,选出群众和代表关注度最高的1至2件人大代表建议进行绩效评估。评估分“准备”“调查”“评估”“整改“四个阶段,在调查阶段,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街道工委主任和委员及部分人大代表等组成的7人评估小组,提前3至5天对建议的办理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调查评估意见。在正式评估时,按照视察、报告、通报、问效、测评五个环节开展。评估小组会同提出建议的代表、相关社区干部和部分利益相关群众现场视察,随后召开座谈会,听取承办部门办理情况汇报、通报评估小组调查情况、提建议代表发言及与会人员现场问效,最后进行满意度测评。试点工作大大提高了建议办理落实率,不仅提高了代表的“满意率”,更获得群众的“满意度”,还有力助推了政府工作,被重庆市人大常委会评为“2018年度重庆人大十大新闻事件”。

  坚迈出“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一大步

  2019年11月,渝北区人大常委会悦来街道工委组织绩效评估小组视察鸟语花香餐厅的餐厨垃圾处置情况。

  经过试点,2019年渝北全区推行代表建议绩效评估。当年1月,渝北区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重庆市渝北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办法》,把绩效评估写进该办法,从制度上保障绩效评估工作有章可依。办法规定:每个代表联系(小)组确定1至2件建议、批评和意见,由部分人大代表、利益相关群众或有关专家组成评估小组,采取实地视察、座谈汇报、现场测评等方式,对建议可行性、承办单位办理工作、推进落实等情况进行绩效评估,于7个工作日内将评估意见书面函告承办单位,并通过“人大代表之家”“人大工作站”、选区公告栏等平台向社会公开评估意见、承办单位整改落实情况等。此后,群众参与代表建议办理绩效评估工作成为了渝北区人大常委会的常规动作。

  随着渝北区悦来街道城市化进程加快,辖区内餐饮业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餐厨垃圾,部分餐馆的餐厨垃圾直接倒在普通垃圾箱里,油渍流到了马路上,严重污染生态环境。

  2019年,《关于规范处理悦来辖区内餐厨垃圾的建议》的办理情况作为当年的绩效评估对象之一。渝北区人大悦来街道工委迅速组织评估小组,在实地视察有关餐饮企业的餐厨垃圾处理情况的基础上,召开了建议办理工作绩效评估会议,提出评估意见,并开展了现场测评,测评得分90.9分,测评等级为“好”。

  近年来,渝北区人大常委会将“绩效评估”作为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发动机”,推动一批难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2022年,在渝北区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参会代表围绕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管理、乡村振兴、改革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改善、社会治理等方面提出建议480件,交由“一府一委两院”办理的具体承办单位61个。“渝北区人大将绩效评估纳入镇街人大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渝北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2022年11月初,30个代表联系组充分调动代表、利益相关群众的积极性,对35件建议办理情况进行了绩效评估,推进草统路路灯照明、后河流域沿线整治、两路城区-矿山地质公园的公交线路开通等一批建议事项有效落实。同时,推进代表建议网上公开,提高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透明度,让办理工作置于代表和群众监督之下。

  让群众参与代表建议办理绩效评估工作,是建议督办的创新方式,从试点到全面推行,逐步形成了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环环相扣的建议督办措施。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绩效评估,让代表参与督办,让利益相关群众发声,避免了回执的随意性,极大地增强了建议督办的力度和广度。渝北区人大常委会创新“群众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充分保障群众的发言权,让代表和群众有机会说真话、真受益,在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的道路上迈出“替民做主”向“由民做主”的一大步。

(摘自《人民代表报雪丽  )

 

陕西全口径审查 全过程监督

  

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是党中央交给地方人大的重要任务,也是人大的法定职责。陕西省人大常委会聚焦重点内容、完善方式方法、提高监督质量,地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给三秦人民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履职答卷。

为经济社会发展加上“安全阀”

财政是发展和安全的基础和保障。要做到财政自身安全,关键是给地方政府举债戴上“紧箍咒”。2021年12月,省人大常委会印发了《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省人大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在陕西省落地落实的重要举措。

立足实际,陕西省对《实施意见》进行了深化、细化:一是要求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的政府预算草案,应与上一年度预算草案相对应,编制上一年度政府债务预算执行和本年度债务收支安排相关报表,作为年度财政预算草案和报告的重要内容。二是明确了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七个重点方面。三是提出探索建立各级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每年书面听取政府财政部门隐性债务报告的制度,原则上每届人大常委会开展一次政府债务管理情况专题询问。四是强化政府部门责任,强调人大监督计划、审计监督重点内容和重点项目要相互衔接,形成监督合力。

为了细化预算法关于审查监督政府债务的有关规定,2021年1月1日,《陕西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细化明确了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等环节中政府债务审查的重点,同时高度重视用好财政绩效管理和审计监督这两项内生监督动力,对债券资金使用进行绩效评价和审计监督。

《陕西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的出台和《实施意见》的印发实施,把地方债的‘借还用’全程纳入人大监督的‘法眼’,让地方债依法依规阳光透明运作,不仅可以防止举债的随意性,也可确保地方债用得好,还得起。这对压实各级政府债务管理主体责任,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打好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组合拳”

省人大常委会在预算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方面先后组建了三支“专业化队伍”。

2018年初,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省人大常委会首次组建预算审查监督代表履职专业小组。36名具有财政、审计、会计、国资监管等工作背景且熟悉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省人大代表成为了预算审查监督联系代表。同年,省人大常委会进一步扩大财政预算审查监督咨询专家库规模,聘请专家的数量由29名增加到50名。2022年,省人大常委会又建立了地方人大首个预算和国有资产监督第三方机构库,共有8家机构入库,其中,专门吸纳了债务审查监督方面的专业机构,为开展政府债务审查监督提供智力支持。

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责任重大,且涉及的知识面宽、专业性强,特别需要智力支持。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针对代表关注的债务问题,我们在组织进行预算编制工作通报、预算调整审查、决算审查,开展债务管理情况专题询问和专题调研等重点工作时,多形式多方位邀请人大代表和专家有序参与。在债务管理绩效评估、审计查出突出债务问题整改等工作中,我们聘用第三方机构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报告提供给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预算监督联网中心也逐渐成为人大监督工作的一块强大“阵地”。“省人大常委会于2018年启动了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2019年,陕西10个设区市和107个县(区)基本完成系统建设。陕西仅用两年时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级部门横向联通、省市县三级系统纵向贯通目标,率先实现了省市县系统、机构全覆盖。这种人大对政府预算监督由事前、事后监督,转变为实时在线全程监督的模式,被全国人大预算工委称为预算联网监督事前审查批准、事中监督整改、事后追踪问责的“陕西模式”。

在省人大常委会带动下,各市、县(区)人大政府债务审查监督工作全面展开,五年来,共起草印发关于加强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实施意见和办法14个,听取审议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报告54次,开展政府债务专题调研84次,审查监督工作亮点纷呈。

种好政府债务审查监督“责任田”

2022年6月30日,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西安市第八医院新院区)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床位最多、功能最全、医疗设备最先进的公共卫生中心,预计满负荷运转后年接诊量可达40万人次。

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西安市第八医院新院区)项目概算总投资28.94亿元,专项债券资金占总投资比例达到了49.76%以上。2022年项目使用的10亿元资金,正是来源于2022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的第三批新增政府专项债券。像这样利用专项债券保民生、促稳定、助发展的项目,仅2022年,全省就有757项。

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分11批次审查批准了财政部下达陕西省新增政府债券额度4819.0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641.05亿元、专项债券3178亿元。新增专项债券3178亿元,重点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支持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西延高铁、西康高铁、西十高铁、东庄水利枢纽工程、西安地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等全省2188个公益性项目建设,较好地发挥了专项债券稳经济、促发展的积极作用。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疫情防控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从发展经济到生态环保,在每次审查批准新增政府债券收支安排时,省人大常委会的委员们关注的是持续改善民生,心中所想的是增进人民福祉。除了审查新增政府债务限额、新增举债规模、债券结构、债务余额等情况,委员们还对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安排的主要项目逐项进行审查,确保符合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安排使用的有关规定。

近五年发行的专项债券中,用于农林水利145.13亿元,支持了118个项目;生态环保56.7亿元,支持了142个项目;交通基础设施731亿元,支持了167个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902.07亿元,支持了510个项目;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679.22亿元,支持了577个项目;社会事业468.14亿元,支持了593个项目,有力促进了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摘自《陕西日报》)

 

无锡高质量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

 

2022年3月召开的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无锡市首次实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票决产生了10项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这些项目顺应了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高度契合了无锡高质量发展实际。截至去年12月底,10项55个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其中21个项目超额实现年度目标,所有项目在满意度测评中均为满分。

坚持人民至上 厚植为民情怀

市人大常委会在民生实事票决制推进过程中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项目征集、筛选移交、酝酿协商、审议票决到监督评估,确保项目选得好、决得出、落得实完善群众“点单”、代表“确单”、政府“接单”、人大“督单”、群众“验单”的全过程闭环机制,推动办实办好群众关心的“枝叶小事”,高质量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项目票决 实现民生实事全覆盖

去年代表票决产生的10项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不仅“数量多”而且“分量足”,包括55个具体项目,涵盖宜居环境、生活设施、卫生健康、公共空间等十大领域,涉及30个部门(单位)和8个板块。市人大常委会及时督促市政府做好民生实事项目任务分解工作,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协同部门等,形成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有效落实政策措施和资金保障。借助省、市主流媒体及新媒体,采用动态报道、综述报道、《人大之声》专题节目等形式,广泛宣传人大监督民生实事项目做法及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不断凝聚共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关注民生实事项目动态进展的浓厚舆论氛围。

坚持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了解各级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真正做到听民声、访民意、聚民智,让民生实事项目更贴近民意、更惠及民众。通过开展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围绕“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听取意见建议,了解人大代表和广大市民的所需、所急、所盼,动员人大代表运用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结合调研情况,梳理成相关意见建议,供民生实事项目实施部门借鉴吸收。

全方位监督 推动实事办好办实

为保障实施效果,市人大常委会强化“全方位”监督,把监督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进展情况作为贯穿全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注重加强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衔接。2022年7月,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主任会议讨论通过《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督查方案》,专门成立5个常委会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专项督查小组,对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全面开展专题督查;8月,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徐劼主持召开2022年市人代会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进展情况专题会,听取进度汇报、座谈交流问题、现场解决“梗阻”;11月,市人大常委会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开展集中视察并召开专题座谈会,以人大监督为“推力”,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统筹协调各部门合力攻坚,确保10项民生实事项目全面优质完成。

推动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制定“一季一督查、半年一报告、全年一评议”的全流程监督方案,通过组织专题视察、定期专项督查,加强全程跟踪,强化视察、调研等多项手段,盯准项目资金的使用,为人民管好钱袋子,促进项目建设,推动政府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截至2022年年底,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90个,改造自来水管网56公里,加装电梯208部,优化提升公共空间休闲座椅7813处,新改建城乡公厕380座,增加公共停车位9185个……一个个具体项目落地,转化为群众笃实的获得感。

量质并举 项目建设赞誉频频

2022年票决产生的民生实事项目聚焦群众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深得民心,项目建设普遍获誉。新增天然气用户5.1万户,为95万户居民更换燃气自闭阀和金属连接管;聚焦“一老一幼”,新建或提升改建区域性助餐中心15个,实现街道(镇)区域性助餐中心全覆盖,适老化改造2500户;建成社区智慧“菜篮子”网点115个,新建新能源汽车公共及专用充电桩2511个,开工建设义务教育学校8所,开工新建高中3所……

百姓的“急难愁盼”,就是人大工作的方向和选题。上月29日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报告,并对票决出的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在会场屏幕上动态显示:一条条“满意”滚动在大屏上,百姓的“呼声”真正变成了群众的“掌声”。2023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已出炉,将坚持票决项目,加强跟踪监督,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始终用心用情办好每件民生实事,打造经得起时间考验和人民检验的民心工程。  (摘自中国人大网》)

来源:石家庄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