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市县人大】赵县人大常委会出台
《关于进一步加强赵州桥景区保护与发展的决定》
为赵州桥景区保护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日期:2025-10-14 09:01:02石家庄人大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近日,赵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赵县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赵州桥景区保护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该《决定》的出台旨在以法治方式守护赵州桥这一千年文物,推动文旅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赵州桥自隋代建成以来,历经1400余年风雨,不仅是赵县的文化地标,更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游客数量持续增长,赵州桥景区在文物保护、设施建设、服务管理等方面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部分设施老化、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多部门协同不畅等,制约了景区品质提升,也对文物长期保护构成潜在压力。“不能让千年古桥在我们这一代面临‘保护难、发展慢’的困境。”赵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破解这些难题,赵县人大常委会组建专项调研组,深入景区一线,走访文物专家、景区工作人员、商户及游客,收集意见建议300余条,同时借鉴国内知名文物景区管理经验,最终形成这份兼具“保护力度”与“发展温度”的专项决定,从法律层面明确“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文旅融合、社会共治”的核心原则。

 

  该《决定》围绕赵州桥景区保护与发展的核心需求,从规划、保护、服务、融合、宣传、监督六大维度构建闭环管理体系,每一项条款都直指实际问题。在规划引领上,明确要求县政府将赵州桥景区纳入全县文旅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划定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严禁建设污染设施、开展影响文物安全的活动,最大程度保留洨河沿岸原生态风貌,从源头防范“建设性破坏”;在保护管理上,压实文物主管部门主体责任,建立“日常巡查+动态监测+执法打击”机制,对刻划涂鸦、非法拓印等破坏文物行为“零容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为古桥筑牢“安全防线”;在服务提升上,要求将文物保护、设施修缮与运营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推进游客中心、智慧导览等设施建设,规范商业经营,严肃查处宰客、欺诈等行为,全面提升游客体验;在文旅融合上,鼓励挖掘赵州桥建筑艺术、历史故事,开发文创产品、打造实景演艺,联动柏林禅寺、赵州古城等周边景点推出“千年赵州文化游”线路,让静态文物变成“活态文化”;在宣传教育上,推动赵州桥文化进课堂、进研学活动,依托媒体平台普及文物保护知识,招募志愿者参与景区管理,让“保护古桥”成为全社会共识;在监督保障上,建立“人大监督+政府落实+社会参与”机制,县人大常委会通过执法检查、代表视察等方式加强监督,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确保每一项措施都“落地有声”。

 

  “《决定》的出台不是终点,而是赵州桥保护与发展的新起点。”赵县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县人大常委会将组织代表对《决定》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监督,重点检查文物保护措施执行、服务设施升级、文旅项目推进等情况,确保制度优势真正转化为古桥保护的实效、游客体验的提升、地方发展的动能。

 

  如今走进赵州桥景区,智慧化建设、智能导览、线上服务有力地提升了游客游览体验感,《走过隋朝烟雨:赵州桥上的匠心与传承》等研学课程陆续走进中小学课堂,景区商户也纷纷签订了《诚信经营承诺书》。这座千年古桥,正在法治护航下既保留着“坦弧敞肩”的历史原貌,又逐步焕发“文旅融合”的时代活力,成为赵县传承历史文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来源:石家庄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