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人大工作参阅资料2017年第10期

日期:2017-05-27 09:57:57研究室浏览字号: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2017524

 

 

         专题询问 贵在实效

         把脉互联网背景下人大立法与监督

         打好“组合拳” 确保见实效

         常委会组成人员要少些“没有意见”

 

专题询问 贵在实效

 

近年来,湖南省各地人大常委会相继开展专题询问,从湖南各地开展专题询问的实际情况来看,要高质量地运用好这一新的监督方式,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选准监督主题是基础。专题询问要取得实效,关键是主题选择要契合党委的重点工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意见建议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且在询问过程中坚持聚焦主要矛盾,以分析解决问题为主导。只有这样,在以后的工作推进中,才更容易得到“一府两院”的理解配合和代表、群众的拥护,各方形成工作联动,进而形成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合力,监督的效果比较好。

  加强监督公开是条件。专题询问作为一种即时互动的监督形式,公开是其本质特性。在工作实践中,各地准确把握了这一特性,通过电视录播、新闻报道、邀请人大代表或各界代表旁听等方式,将专题询问最核心的“问答”环节置于公众监督的阳光之下,提高了询问的民意压力,增强了应询者的约束意识、承诺意识。一些地方还对前期调研、询后督办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并将监督情况及时向党委汇报,把监督公开与督促推动有机结合起来,为推动解决问题创造了有利的内部工作环境和外部舆论环境。

  注重统筹协调是关键。要增强专题询问实效,必须加强统筹协调,统一各方认识,协调工作部署,形成推动解决问题的合力。一是坚持党委领导,把专题询问涉及问题放到党的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去推动;二是与“一府两院”沟通协调,监督和支持有机结合,以推动解决问题为目标,不偏向、不散光。三是合理设置预期,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支持和帮助“一府两院”加强、改进工作的氛围。这样,专题询问才既能推动解决问题,又不会影响到今后监督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

  确保监督取得实效。专题询问的亮点在“问答”,实效在于跟踪监督。从各地实践来看,跟踪监督抓得紧、抓得实,专题询问就有质量、有影响,解决问题的效果就更明显。抓好跟踪监督,确保督办实效,既要重视结果,也要把握过程。除了听取审议意见或交办函办理情况汇报外,对“一府两院”及政府工作部门办理情况开展实时监督,及时了解办理进程、提出工作要求,是抓好跟踪监督的重要方式。在工作实践中,各地把跟踪监督与监督公开、主任会议督办、办理结果满意度测评等结合起来,把监督落实牢牢抓在手中,确保了专题询问实效,为进一步规范专题询问积累了经验。

              (摘自《人民日报》刘永学 文)

把脉互联网背景下人大立法与监督

 

近日,上海人大对网络社会条件下人大工作新趋势,以及互联网背景下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与实践创新进行了研究。

重视公民网络参与,借此拓展民意基础

研究发现,借助网络平台,人大工作空间从线下向线上延伸。截至2016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多数民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大部分信息通过网络获取。调研认为,人大应及时拓展工作空间,加大网络力量投入,利用各类新媒体加快信息传播和交互交流,使人大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借助网络平台,人大联系面从一定数量的代表向广大网民拓展。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借助网络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意,使人大及其常委会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更近,使人大工作具有更加厚实的民意基础,最大程度激发公民参与的热情。

整合网络监督资源,提升人大监督效能

作为公开的网上监督,其开放性、参与性和即时性满足了公民实施监督的条件,为人大监督提供了更加充分的监督资源。但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正视两个问题。其一,如何把网络监督的广泛性与人大监督的权威性相结合。人大依法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必须善于鉴别、吸取和整合网络监督中积极有益的建设性意见,发挥网络监督正面作用,集两者优势于一体,形成既有法律规范保障、又有广大群众参与的监督方式。其二,把解决问题作为评判人大监督与舆论监督有效结合的标准。网上反映的问题,凡纳入人大法定监督范围的意见,应通过人大议决程序加以解决。在整合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公众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时,应充分发挥人大的法定职能作用,在依法监督、科学监督、高效监督上下功夫,做到不缺位、不失职,使权力监督和舆论监督无缝衔接,从而有效提高人大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人大代表须为民代言,必须促进三个“回归”

网络意见领袖的蜂拥而起,对人大代表的地位作用提出挑战。网络意见领袖能以其敏锐的社会观察力、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对公众事件发表见解,特别是其受众广泛,容易对网络舆论产生不容忽视的信息传播作用。这也在客观上对完善人大代表制度形成倒逼机制。调研认为,在网络社会环境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势必促进三个“回归”:一是使网民情绪发泄回归到具体的问题诉求;二是使碎片化的网络舆论回归到集中化的民情民意反映;三是使民意诉求的非正规渠道回归到解决问题的法治渠道。

网络科技飞速发展,促人大工作精准化

随着网络前沿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大工作的精准化、有效性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基于大数据、云平台、多渠道传播、多平台分发等技术体系的日趋成熟,为人大工作精准化、有效性提供了利器。

研究指出,人大工作面临浩繁的信息,借助技术平台,进行精确分析,凝聚碎片化认知,分析选择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把握事物的全貌、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如研究“一府两院”有关数据,诸如被投诉次数等,能找出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以此明确人大监督工作的选项和重点。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找出立法博弈中不同利益群体间的沟通基础和利益最大公约数。

研究认为,人大在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时,离不开社会协作,但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在机关内部建立专门职能机构,组建专门队伍,负责企划研究、统筹规划和具体实施。建议先探索建立若干数据库,从简至繁,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建构多维多层级的网络资源与现有工作体系无缝连接打好基础。

(摘自《上海法制报》陈颖婷 文)

 

打好“组合拳” 确保见实效

 

近年来,南京市秦淮区人大常委会紧扣社会关切,勇于创新实践,把专题询问、审议意见督办、履职评议、代表定向定点视察和检查等多种监督方式相结合,连续三年围绕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开展针对性的监督,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首尝螃蟹”:微博直播专题询问

早在201511月,秦淮区人大常委会就对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启动首次专题询问。同时,为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增强监督效果,区人大常委会还将“互联网+”的思维贯穿此次询问全过程。不仅通过网站问卷调查征集到涉及规划布局、资源配置、经费保障等热点难点和薄弱环节的问题62个,还通过微博全程图文直播专题询问现场情况。现场接受询问的“一把手”直面问题,不回避、有承诺。专题询问的18个问题,问得认真严肃,回答得不遮掩不回避,一问一答间,问出了焦点,答出了担当。微博直播形式更为专题询问增加了公开性和透明度,期间共发布微博34条,会议现场图片20张,网友转发近百次,点赞超过200次。这次“首尝螃蟹”使专题询问成为区人大常委会近年来监督形式中的“规定动作”。

再接再厉:督办审议意见引入满意度测评

“满意及基本满意25票,不满意1票。”当会场的电子显示屏上出现这一结果时,列席的区教育局局长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松了一口气。这是20169月,区人大常委会会议首次对审议意见办理落实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时的一幕。

会前,按照审议意见书督办办法的要求,区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多次与区教育局进行密切沟通和联系,邀请10余名中小学校长深入座谈,实地察看建设工地,及时跟踪了解学校的场地、资金、编制等重点难点问题办理进展情况,督促审议意见办理落实到位。

虽然测评结果满意及基本满意率在96%以上,然而区教育局局长仍坦言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这次满意度测评非常规范和严格,如果不满意票超过半数,那么我们还要重新办理,再次报告办理情况,等待结果的这几分钟还真让人冒了汗。”

锲而不舍:延伸履职评议监督触角

为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区人大常委会对区教育局局长开展了履职评议。从区教育局副职领导,到各科室科长,再到各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校长,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座谈、个别约谈等形式,把区教育局局长的履职情况摸得清清楚楚。评价没有空话、套话,不仅对区教育局局长及区教育局工作进行了评价,还围绕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建议,都被吸纳到区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报告中。

常委会会议现场,区教育局局长报告履职情况后,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评议发言和满意度测评。区教育局局长表示,履职评议是对我以及对区教育局工作的一次“全身检查”,常委会组成人员现场打出的满意票是对我们的肯定、支持和鼓励,不满意票则是鞭策我们今后要更加努力,继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推动、监管力度,给全区人民群众一个交待。

今年年初,光华路街道代表组接过“接力棒”,计划再通过两年时间,继续对区教育局名校(园)联盟化管理等工作进行定向定点视察和检查。区人大常委会对全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事项的监督将一直“走在路上”,不断助推全区教育事业更加科学、均衡、和谐发展。                 (摘自《人民代表网》陈瑞瑞文)

常委会组成人员要少些“没有意见”

 

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经常会听到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时说“没有意见”。 如果一个普通群众参加会议,不发表意见,甚至“没有意见”,这是他的权利,我们无可厚非。但是,作为常委会组成人员,代表中的“代表”,精英中的“精英”,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总是以“没有意见”来敷衍,却不应该。

常委会组成人员没有意见,究其原因:一是调研不够,不“会”提。会前“功课”不到位,对政策法律不明了,对专项工作实施情况不了解、不熟悉,导致难以提出有建设性、前瞻性的意见建议。二是能力有限,不“能”提。履职能力不强,政策法律水平不高,议不到点子上,审不到要害处,怕提出的建议“丢脸”“献丑”而不能提。三是明哲保身,不“敢”提。担心得罪人、影响关系,怕被穿小鞋,甚至担心影响自己的仕途或企业发展,因而闭口不言,“沉默是金”。四是信心不足,不“愿”提。认为审议仅仅是一种形式、走过场,没有太多的实质性意义。

“没有意见”,说到底是没有责任、没有担当的具体体现,是懒政、怠政的另一种形式。《人民日报》曾提醒两会代表委员:“你不称职,就意味着人民的缺席;你的失语,就意味着人民的沉默。”因此,每一位组成人员应该清醒地认识自身的职责所在,担当所为,切实担负起神圣的职责与使命,恪尽职守,勤勉务实,围绕议题搞好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汇聚群众力量。审议发言时,要坚决抛弃“低调做人”的庸俗哲学甚或“说了有没有用”的思想顾虑,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各个方面、各个阶层群众的利益诉求反映出来。少一些“没有意见”,多一些有内容、有力度、有含金量的发言,多一点热烈、真诚、不敷衍的交流,常委会会议就能在民主中不断激荡智慧、凝聚共识,实现制度目的。

(摘自《人民之声报》卢鸿福  文)

来源:研究室